您的位置:首页 >阅读 >

生死时速之间 急诊重症监护室是如何炼成的

2023-09-01 07:52:14 来源:封面新闻

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刘虎

EICU(急诊重症监护室)里,遂宁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主任赵利正给科室医务人员上培训课,清丽的声音温柔而坚定。不远处,病床旁医疗仪器发出的嘀嗒声平稳有力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样的画面并不少见。闲暇之际,他们就在这方天地中精炼医技,锤炼自我。

EICU作为急诊急救体系的最后一环,服务于院前危重患者的救治;在整体救治中更早介入,与出诊、抢救室医生共同完成救治工作。

这里,时时上演着各种扣人心弦的瞬间,这些瞬间里既有与死神赛跑的惊心动魄,也有在危急中被放大的人情冷暖。

8月底,封面新闻记者踏入这方天地,独家对话遂宁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主任赵利,倾听急诊科故事。感受生死赛跑之际,急诊科医生的坚守与无悔。

生命可贵

使得学医的初心坚定

谈起自己学医的初心,赵利还记得那是在青少年时,目睹家人在自己面前病逝。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就那样戛然而止,留下亲人悲痛欲绝,家庭支离破碎。于赵利而言,这莫过于世间最痛苦的事。

于是,她毅然决然选择从医。研究生毕业后,赵利主要从事急危重症救治工作,长期工作于急诊重症监护室及抢救室。

赵利急救病人中

“很心酸,百感交集。”在这个科室,赵利感觉自己面临很多和专科不一样的百变人生。每天会遇到不同的病人,能看到不同的家庭对待治病的一个态度。

有些事情,也许可以得到好结果,但家属可能出于经济的问题,或者出于总体考虑选择放弃。但也会看到一些家属很努力,结局却是无法逆转的悲剧。

“成功的案例可以沉淀在心里,最应该记下来的是那些刻骨铭心的(经历)。”赵利刚参加工作两年时,在急诊抢救室接诊了一个患者。

那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26岁小伙子。年关将至,正是宴会繁多时,这个小伙子参加了单位的一场晚宴。但晚上吃饭时,因为一些原因喝得太多。

“当时在酒桌上喝着突然就趴在桌子上了。”送他到医院的同伴告诉赵利,大家觉得他是喝多了就没理他。

等尽兴而归时,大家准备将他拉回家,但一拉便溜到了桌子底下,怎么也叫不醒。大家赶紧送到医院,“其实,当时他们已经送得很及时,但我接诊的时候他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。”

宣布死亡时,年轻人的父母并不在场。赵利大概等了一两个小时,凌晨三四点时,他的父母赶到医院。在医院大厅,赵利听到撕心裂肺的哭声,揪住她的心。

“所以即便有一千个理由离开这个科室,但也会因为一个理由一直坚持努力走下去。”那就是赵利坚持付出的每个日夜,让很多家庭得以完整,让生命得以重新绽放。

生死赛跑

背后是不断锤炼技艺

这些绽放的背后,是赵利一次又一次于生死时速之间,抢回生命,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锤炼,不断复盘学习,精进医技。

“我经常到处去听讲座。”每次下夜班后有时间,无论多远,赵利总会赶到讲座现场去听听别人的想法和观点。

有的时候,她也会和老师还有同行进行交流。在她看来,自己的思想还不是那么完整,观点有所局限,需要听听不同的声音。当赵利对这些观点质疑时,便会翻翻文献来确认佐证。“在生命面前,一定要慎重再慎重。”

“不要觉得让别人活下来了,自己就很了不起。”有的治疗结局不是很好,赵利便会反复复盘,去发现问题,和同行再探讨。

每天早上,赵利和科室的医务人员会一床一床检查,然后进行整体的查房治疗。大家再一起各抒己见,进行今日的诊疗计划。执行了今日查房计划后,主管大夫会书写病历。

“病历,是写给医生自己的日记。”每次写病历时,赵利都会提醒大家这不是在写流水账,而是复盘总结自己的计划成效和优劣之处。

正是这样的千锤百炼,让赵利和EICU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高度冷静,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。“一定要先开枪后瞄准,要活着再提如何活得更好。”

因为坚守

让无数生命得以挽救

“我们急诊科很在乎第一个24小时,这是从死神手上抢生命的时候。”也许每一个重症大夫都守过病人,包括赵利到现在也是一样。如果今天她接诊的病人病情很重,那么到了下班点她可能也不放心离开,还会继续守在病房。

“因为现在优秀的年轻大夫很多,我今年就只守了两个。”提起其中一个来,赵利脸上挂了笑意。

前两天,EICU收到了一面锦旗,便是今年赵利守过的两个男生中的一个。那是重庆市潼南区21岁的一个小伙。

送锦旗的小伙和EICU医务人员合影

当时,他在潼南开面包车翻车导致了骨折,送到当地骨科医院治疗后情况却越来越严重,甚至呼吸窘迫,插管治疗了三天左右。“当时插管的时候心跳骤停,复苏回来后生命体征一塌糊涂。”

于是,该骨科医院向赵利所在的遂宁市中心医院发出请求,希望把这个病人转运过来。但该骨科医院医疗能力不足,设备仪器无法支撑转运。“我们便派了我们科室一个大夫带着救护车去潼南把小伙子接过来。”

到达现场后,小伙生命气息已经十分微弱,仅剩一口气,可能在转运过程中就会随时离开人世。

“当时我们的大夫就问我,要不要转回来。”思索之后,赵利下了决心,转吧。当时,赵利心想,潼南那边的骨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无法再救治,如果在这个情况下不转院的话,这个人很可能只有死路一条。

和家属沟通之后,遂宁市中心医院在路上做好万全的准备,准备好抢救设备仪器药品。比较幸运的是,小伙把气撑到了EICU。但情况依然严重,非常不乐观。

“其实除了车祸引起骨折外,最重要的是有一个隐匿的创伤性胰腺炎没有被发现,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。”经过诊疗后,赵利发现了病根。

在科室日复一日的坚守打气中,经过15天治疗,小伙成功转入普通病房。有一天,小伙的家属推着轮椅过来道谢,焕然一新的小伙让大家差点认不出来。

“我觉得整个过程我们的团队诊疗思维很好,大家配合默契。”赵利心想,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坚守,才让无数生命得到挽救。

在困境中

不断努力破茧突围

但生死奔跑背后,还有另一层面的严峻挑战。

“目前我们EICU的医护与床位比远远达不到国家建议的比例,几乎全体都在加班。”在赵利看来,仅靠信念支撑的这种状态不利于团队的发展。但这个行业对医护的高要求,又让很多医护望而生畏,造成人力资源短缺。

“所以,我们医院正在推进整合平台资源。”赵利说,并不是哪一家医院自己做成闭环,而是希望这个闭环是整个医疗体系的闭环。

比如,要建设成遂宁急诊急救联盟,定期向下辐射培训,向上承接会议。让大家在医学的路上能够真正学到老活到老,能够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相同的高水平教育。

另一方面,壁垒打通之后,在联盟的帮助下,老百姓的救治能够更加合理化。比如对症诊疗,可能有一些病人感冒发烧拉肚子,他就去距离较近的对应医院就诊。“我们希望能够把医疗资源平衡整合。”

同时,借助信息化建设,实现院前与后方指挥部互通,更快争取时间抢救生命。赵利举例,“比如在救护车上,院前医生可能是青年低年资医生,但在二线指挥中心是一个高年资的大夫,能够对问题一览无余快速指导。”

赵利给科室医务人员培训

急诊医学是一个充满挑战,又正是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学科。这个学科会给年轻大夫更多的机遇,也会给年轻大夫更广阔的天地。

“我们向下要培养医生,向上自己要汲取力量。”在赵利看来,急诊医学还没有走到最辉煌的时候,还可以做得更好。(受访者供图)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