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,电力建设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。
6月20日,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举办的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。此次会议以“赋能电力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在大会现场注意到,围绕绿色低碳发展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话题,相关部门领导和电力行业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。
(资料图)
与会专家们认为,能源行业是我国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,其中,电力建设是重中之重。
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会长王思强强调,电力安全形势错综复杂,核心是如何保证系统安全与可靠,电力建设产业链长、涉及面广、技术含量高,是电力安全的重要支撑和保证,只有电力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,电力安全才有保证。
在大会现场,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还发布了首期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景气指数(简称CEPI)和中国电力建设发展指数(简称PCDI),这是我国电力建设行业历史上首次对外发布电力建设相关指数,填补了行业在清洁能源景气和电力建设发展指数信息方面的空白。
谢秋野在大会现场发表演讲 每经实习记者 周逸斐 摄
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
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大会现场表示,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,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。当前,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80%以上,电力建设行业碳排放在能源行业中的占比超过40%,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能源是主战场,电力是主力军,电力建设是排头兵。
对于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在大会现场透露,在能源领域,下一步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。
一是加快推进能源革命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,坚持先立后破、通盘谋划,有序推进新旧能源转换替代。
二是加快产业低碳转型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,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。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,引导传统行业改造升级、产品设备更新换代。推进城乡建设、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。
三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。从基础研究、技术研发、示范应用全链条支持绿色技术创新,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路径。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,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,激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,培育经济增长绿色新动能。
四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。健全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、金融、投资、价格政策,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标准、认证、标识体系。出台重点行业和产品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。优化能耗双控政策,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。
煤电仍是实现新能源高效消纳的可靠调节性电源
在“双碳”目标的大背景下,“十四五”期间,风光发电、储能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,清洁能源替代步伐提速。
截至2022年底,中国煤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降到43.8%,但是发电量的占比仍然高达58.4%。这也意味着,燃煤发电仍然是中国电力的主要来源。
在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“电力建设科技创新论坛”上,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原院长谢秋野解释称,当前新型储能系统成本仍然较高、技术成熟度亟待提升、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,在这种情况下,煤电仍是实现新能源高效消纳的经济可靠的调节性电源。
国家能源局发布的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》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“三步走”发展路径,即以2030年、2045年、2060年为重要时间节点,可以分为“加速转型期”“总体形成期”和“巩固完善期”。谢秋野认为,煤电在上述“三步走”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。
其中,我国当前的新型电力系统处于“加速转型期”,煤电仍是电力安全保障的“压舱石”,同时向基础保障性+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。
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角色,煤电在“双碳”目标中将能发挥什么作用?
“电力行业碳达峰的实现条件,是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量全部由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量满足供应,不再新增火电发电量。”谢秋野认为,“电力行业减煤、减碳的本质是控制煤电(包括气电)发电量,做到‘十四五’煤电增容增量,‘十五五’控容控量,2030年以后控容减量。”
谢秋野强调,煤电要把新能源“扶上马、送一程”,新能源才能“走得更稳、走得更远”。
关键词: